欢迎来到 枞阳县五务公开监督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八面来风 工作交流 案件警示 网站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栉风沐雨迎跨越 潮涌皖江满眼春

发布日期:2018-11-07 09:35:54   来源:铜陵日报   浏览量:1679

——枞阳县锐意改革砥砺前行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莲花湖公园 毛敏摄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枞阳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枞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枞阳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开放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区划调整后,枞阳积极主动联动融合,加速补短板,全力促崛起,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入追赶式跨越发展的新时代。

  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是枞阳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干工作的动力源泉;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干工作的努力方向。”市委常委、枞阳县委书记刘亚东说,站在新起点,全县干群将进一步凝聚合力,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汇聚各方资源要素,让枞阳县打造经济强县之路越走越宽。

  高站位:创新党建固本强基

  近年来,枞阳县委把创新基层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全县各项事业进步的一大“法宝”,涌现出了一批亮点。

  在脱贫攻坚一线,基层党组织、普通党员各显其能。

  会宫镇“党员中心户”是脱贫攻坚中的一支“奇兵”。毕山村“党员中心户”王彦虽党龄不长,但从事养殖业多年。他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每年一开春就吸纳2户贫困人员到养殖厂就业,月收入2000多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带领贫困户脱贫,因为脱贫没有旁观者。”毕山村党总支书记方修贵告诉记者,作为全县65个贫困村之一,通过“党员中心户+”等形式,2016年该村已有64户280人脱贫,2017年实施了两批党员中心户自愿认领贫困户脱贫任务,对实现整村出列的目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据了解,“党员中心户+”脱贫已成为会宫镇的一大特色,自实施党员中心户引领精准扶贫机制以来,该镇已有199户党员中心户发挥自身优势,共联系664户扶贫户,形成了“能人大户+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帮助一大批贫困户成功脱贫。

  项铺镇汇集了多家生产雨具的企业。“我们尝试‘1+8+X’的模式,1是党支部,8是扶贫车间,X则是贫困户,以党建引领,通过党员的示范作用,带动就业,精准扶贫。”疏红桃是玉堂雨具有限公司党支部的6名党员之一,每个党员要对接两个车间,疏红桃对接的车间共有73名贫困户。疏红桃和她所在的党支部只是枞阳县委“抓党建、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枞阳县委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特别是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主动补党建上的短板,改作风上的陋习,树廉洁上的正气。

  在其他领域,党组织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钱桥镇朝阳村创新的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和治安联户长三“长”合一机制,打通了基层组织“毛细血管”,搭建了党群“连心桥”;枞阳镇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仕仪将手机号码绑定在便民服务卡上,为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务;全县386家非公企业共建立党组织159个,组建率41.2%,……创新,让枞阳县基层党组织增强了战斗力,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据介绍,枞阳县1500多个基层党组织、3万多名党员,每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每位党员就是一面旗。

金誉金属车间 吴保国 摄

  高质量:科学布局产业体系

  从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嬗变”,仅仅依靠传统农业显然远远不够,需要产业的协调发展,更需要工业经济发挥强支撑作用。

  在该县重点龙头企业金誉金属公司,记者看到,经过一道道工序,7毫米厚的铝箔被逐步压延成0.095毫米,上清水漆后装箱发往全国各地。这是该公司搏击市场的主产品——空调铝箔,年产量达8万吨,主要为美的、格力、奥克斯、中航科工等著名企业配套。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的电池铝箔、双零铝箔等项目也已上马。2017年,金誉材料成功登陆“新三板”,年产值超过20亿,年创造税收4500万。同时,该公司投资10.5亿年产30万吨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顺利推进。

  市委常委、枞阳县委书记刘亚东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枞阳县提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创新驱动,致力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枞阳县以金誉金属为龙头,促进铝基板、带、箔等全产业链发展,围绕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万华秸秆及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铝基新材料、绿色建材两个百亿产业板块加速构建。同时,强化载体建设,坚持“一区四园”错位发展,进一步明确枞阳经济开发区各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

  据记者了解,枞阳县依据“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启动了19个重大产业和重大平台规划编制工作。在实施“新能源、新材料”两个百亿产业攻坚计划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国建材现代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等项目。枞阳工业可谓“捷报频传”,投资10.5亿的超薄及动力电池铝箔项目已经开工,10月重卷机投产;投资30亿的万华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项目,明年2月底投产;投资4.89亿的家居智造产业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在创新驱动下,该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提优,在“双首位”产业板块的带动下,逐步改变了“少、小、散、弱”的非公经济现状,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枞阳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位居铜陵市第2位。其中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较一季度提高2.3、0.8个百分点。同时,该县还首次荣获“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称号,经济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高颜值:打造生态“枞阳样板”

  山、水、林、田、湖,蓝天白云、湖光山色、空气清新……,枞阳县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生态优势,这是大自然给枞阳人民最好的馈赠,也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随着经济活动的加速,如何实现经济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共进,让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一方百姓永久的财富,让枞阳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乐土?期待更美好生活的群众期待县委、县政府给予铿锵答复。

  枞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如松这样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来抓,横下一条心,,争创生态文明的‘枞阳样板’”。

  两年来,枞阳实施了“蓝天、碧水、净土”等绿色发展一揽子工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系列行动扎实开展,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全面落实,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100%。林长制组织体系已建成并逐步完善,设立县级总林长2名,副总林长3名,县级林长31名,乡镇级林长228名,村级林长1021名,聘请生态护林员858名,形成每块林地和湿地都落实了森林民警和林业技术人员,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畜禽禁养区24家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完成设置。新增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6个,再添省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7个……

  今年,枞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枞阳行动方案》。全县将集中攻坚,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促升级、创品牌、统规划”十大行动。

  按照计划,到2018年底,枞阳将全面消除“散乱污”现象,干流1公里范围内确保关闭企业场地“四清”,“五治”行动问题整改到位。到2019年底,淡水珍珠养殖全部退出,全面落实市县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碳排放交易试点推行。到2020年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枞阳段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全面增强,实现水色更清、岸景更绿、产业更优、乡村更美丽,长江枞阳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国道347试通车  储著传 摄

  高速度:补齐短板“通经活络”

  今年国庆节第一天,枞阳县交通建设史翻开新的一页,国道347(G347)试通车。记者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一下子引来诸多身在外地枞阳籍好友点赞。好友艾小凡激动地留言说:“如果没看错的话,我家就在图片左侧那两栋红色二层小楼的前面”。无独有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安平教授也在假期期间回乡探亲。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感受到家乡每日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花了很大气力,这可是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而多年以来,道路交替恰恰成为阻碍枞阳大发展的最大短板。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枞阳县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克服最大困难“补短板”,G347的快速建设拉开了枞阳基础设施大改善的序幕。

  据了解,G347公路全长61.8公里,是铜陵市建市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道省道干线工程,也是枞阳县境内建成的第一条一级公路。该项目从2016年9月1日全线开工,到2018年10月1日试通车,只用了2年零1个月的时间,创下安徽省公路建设史上的“G347速度”。这一高速度正是迎应了枞阳干群迫切需要终结境内不通高等级公路的历史,也为全县“上下同心、实干兴枞”做了生动的注脚。

  为了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通经活络”,近年来,枞阳县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多点开花,同步推进5条一级公路,3条省道和德上高速枞阳段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进一步形成。除了G347横亘东西外,池州大桥及北接线工程加快实施,又一条纵贯南北的交通线即将呈现,同时S335路基全线贯通。此外还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846公里,受益人口达50余万人,农村道路通畅通达能力大为改善。高铁方面,积极对接北沿江高铁,铜陵至枞阳轨道交通也在谋划推进。

  未来可以想见,一个以枞阳县为原点,以公路、高速、桥梁、高铁为线,从内到外,逐渐延伸交织的交通大网络正在“编织”着枞阳的创新发展梦想。

  高标准:民生工程连着“民心”

  民生工程关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以来枞阳县通过持续高标准实施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枞阳县将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是39项民生工程之一,让群众通过改造圆“安居梦”。根据计划,全年将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个,改造住房250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950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个,改造面积2.9万平米。胡新林是枞阳县枞阳镇旗山社区的居民,在得知自家的房子在今年的棚改区域内,她积极支持征迁工作,主动签订协议。“我家房子旧了,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不过很快就能住上新房子了,全家都特别高兴。”

  在就医和养老方面,枞阳县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六统一”,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48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全县,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到55%。家庭医生签约人数321862人,签约率38%。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已达80%以上。

  在教育方面,该县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同时,继续实施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衣食住行有了保障,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提高。近年来,枞阳县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县24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在提高设施利用率的同时,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今年,枞阳县创新实施“保险扶贫”,并将其作为民生工作抓落实。79岁的李家成是枞阳县官埠桥镇继光村的一名贫困户,每年的扶贫收益有4000元左右,加上新农合、签约医生等健康扶贫政策,他和老伴看病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不少。同时,通过“保险扶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升级版扶贫综合保险。患有重大疾病的李家成已经获得了5000元保险赔付。今年9月,李家成的老伴去世,他又拿到了5000元的疾病身故保险金。民生工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结合商业保险为贫困群体精准扶贫,是枞阳县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创新之举,由县财政按每人每年80元列支,剩余的由保险公司承担,不用贫困户花一分钱。据介绍,目前全省有三分之二的市、县借鉴或复制了枞阳保险扶贫模式。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两年来,枞阳县贫困发生率从13.4%下降到4.8%。

  高起点:乡村振兴“弯道超车”

  90后小伙田祥俊是枞阳县恩胜现代家庭农场的当家人。几年前,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去了大城市,谋一份稳定的工作,成家立业。让人没想到的是,2015年他和妻子回到枞阳,接过了父辈的恩胜现代家庭农场,从一名城市白领变身新型职业农民。

  正如田祥俊所说:“现在农村想要发展,农民想要增收,需要有现代化的理念和头脑,再加上国家对三农的政策越来越好,我觉得回乡创业很有希望。”他告诉记者:“回来之前,农场已经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水稻,带动周围农民增收。”2015年后,农场又流转了2000亩水域,开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在已经有大片荷叶田,正在建设农耕博物馆、茶楼、酒店等基础设施,未来还能开展水上娱乐休闲活动。”在一片正在建设的徽派风格的建筑前,田祥俊指点着规划图,新修好的G347从农场中间穿过,就像一只展翅的蝴蝶,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像田祥俊这样的人才“逆流动”在枞阳还有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完成积累回乡创业的就更多。当前,项铺镇的雨具产业已经形成规模,义津镇花卉苗木产业如雨后春笋,环白荡湖特色种植、养殖业异军突起,白茶产业品牌已经确立,产品供不应求……正是各具特色的产业兴起,枞阳县的乡村振兴战略正酝酿着“弯道超车”。

  市委常委、枞阳县委书记刘亚东告诉记者,枞阳县将依托境内国道和即将建设的高速公路,缜密谋划发展展通道经济,以‘产业带’支撑‘经济带’,引导各镇在乡村振兴中走特色之路,不仅鼓励发展特色种植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逐步压缩低层次的养殖业,还要围绕特色打造特色小镇,一个乡镇一个特色,错位发展。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枞阳已初见成效。新型主体不断涌现,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6家,超任务201家;家庭农场121家,超任务81家;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各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7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53.5亿元,增幅8.2%。新增“劝耕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9户,提供贷款3988万元。(陆克服、高春英、杨阳)

枞阳县监察委主办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浮山路2号 联系电话:0562-3228510
皖ICP备10008041号-2  技术支持: 安徽九强网络   浏览量:27175433 次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