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枞阳县五务公开监督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八面来风 工作交流 案件警示 网站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梨园之粹

发布日期:2018-12-26 08:51:56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量:1396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剧种多样,表演形式丰富,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深受群众喜爱。

京剧《铡美案》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铡美案》是京剧包公故事里的一段精彩段落,他疾恶如仇,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百姓都很拥戴他,后来民间把他描绘成黑面包公,这副黑脸其实是包拯个性的体现,是老百姓愿望的具体化。

高甲戏《丹阳公主》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每逢喜庆日子,闽南地区的乡村戏台常有传统的高甲戏演出。旦角们在舞台幕后进行精细的梳妆,为台上的精彩演出做准备。

提线木偶戏《畲家纺织乐》

  在南方的乡村,古老的提线木偶艺术在流光中激浊扬清,木偶在艺人手下被赋予了生命,活灵活现地演绎一段段古今传奇的木偶戏。

现代采茶戏《将军还乡》

  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是江西省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发展至今,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活跃于广大农村的采茶戏。

昆曲《白兔记之出猎》

  昆曲,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流传发展于苏州、南京一带。昆曲唱腔婉转,念白文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舞台考究,是融诗、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列入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如一壶老酒,在新时代里,唱响岁月换新颜。

豫剧《花木兰》

  豫剧起源于河南,旧称“河南梆子”,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花木兰替父出征、抑扬有度、有血有肉,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川剧变脸与吐火

  变脸与吐火是驰名中华梨园的川剧绝活,二者常通过演出中的完美融合来揭示人物内心及情感变化,令人物性格和情节冲突得到最有力、最浪漫的表现。

绍剧《杨时与湘湖》

  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通常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萧山绍艺中心以杨时勤正为民、清廉为官的形象创编了廉政绍剧,进一步创新了廉政教育大课堂。

黄梅戏《抗倭将军戚继光》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编剧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艺术地再现了戚继光荡平倭寇的丰功伟绩,展现中华民族守疆卫土,誓灭来犯之敌的气魄与决心。

皮影戏《封神演义》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以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淮海小戏《方向盘》

  淮海小戏也叫淮海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淮海戏唱腔明快豪爽,乡土气息浓厚,以板式唱腔为主,男女同弦异调。当地纪委深挖民间戏曲资源,创新形式,在各地区轮回演出。


 

花灯说唱《灯舞剑门》

  花灯说唱将故事融于戏曲之中,用说唱的方式引导人们向善,兼有四川锣鼓、山歌、灯戏等的特点,川味浓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新一代传承人的传授下,花灯说唱正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


(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云南省、南京市、成都市纪委监委供稿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丹 整理)

枞阳县监察委主办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浮山路2号 联系电话:0562-3228510
皖ICP备10008041号-2  技术支持: 安徽九强网络   浏览量:27334010 次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