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枞阳县五务公开监督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八面来风 工作交流 案件警示 网站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镜头 | 让非遗之美点亮生活

发布日期:2020-07-02 08:30:4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量:937

      文化不仅扎根于文物、扎根于古籍,同样扎根于乡野和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只是民俗、技艺,而是千百年来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那些灵巧之手的创作、沉淀着生活智慧的工艺,不仅会点亮现代生活,还将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油布伞制作工艺是几代人情怀的文化印记,是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一把泾县孤峰油布伞,要经70多道工序才能完工。图为工匠在整理伞布,墙壁上斑驳陆离的痕迹见证着岁月沧桑。(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纪委监委供 张濛 摄)

制扇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为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雅定正在向孩子们展示制作王星记扇。通过近距离了解手艺人如何巧手制扇,孩子们可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纪委区监委供 邓鹏军 摄)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在四川省剑阁县农家院里,皮影戏非遗传承人正在教授年轻人技艺,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四川省剑阁县纪委供 武丕星 摄)

 “萨吾尔登”是传流在新疆蒙古人中间的器乐套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萨吾尔登”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让各族青少年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和静县纪委监委供 年磊 摄)

一曲曲唢呐印证着世事冷暖,一声声吹打承载着人间悲欢。在江西省于都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公婆吹犹如山花绽放在村村寨寨。80多年前,于都人民用荡气回肠的唢呐声,挥泪送别红军;如今,于都人民吹响唢呐,庆贺脱贫摘帽。(江西省于都县纪委监委供 王庆华 摄)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日前,湖南湘绣博物馆启动试运营,与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街道联合开展“走近非遗,共绣党旗”的活动。在体验区,首批参观者化身“绣娘”,一针一线体验非遗文化。(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纪委监委供 张斯雅 摄)

     在重庆市万州区南浦剧场的三峡曲艺周周演里,三峡曲艺团的竹琴表演艺术家们用典雅华美的唱词和丰富多变的“彩腔”,演绎着传统曲艺文化的魅力,为市民们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重庆市万州区纪委监委供 庞德矛 摄)

 苗族鼓舞历史悠久,在湘西苗区代代相传,201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鼓舞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八合鼓舞、团圆鼓舞等多种形式,是苗族人民最喜爱、最普及的舞蹈艺术形式。图为苗鼓老师正在传授打苗鼓技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纪委监委供 刘波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小宁 整理)

枞阳县监察委主办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浮山路2号 联系电话:0562-3228510
皖ICP备10008041号-2  技术支持: 安徽九强网络   浏览量:27349373 次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