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枞阳县五务公开监督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八面来风 工作交流 案件警示 网站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机制创新,教育扶贫点亮脱贫希望之光

发布日期:2017-12-18 09:19:37     浏览量:1325


“我是转学到这里的,虽然才来3个多月,但我特别喜欢这里的氛围,老师和蔼可亲,同学团结友爱,校园环境优美。”12月12日,在枞阳县长河初级中学,学生小军(化名)开心地对记者说。

  小军以前在枞阳县一所民办中学就读,一年费用要一万多,这对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今年9月,得益于枞阳县创新推出的“贫困户寄宿生制”教育扶贫方式,小军与其他8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寄宿生,没花一分钱就进入了长河中学继续学业。在这里贫困户学子不仅免住宿费,每人每年还享受政府1250元的生活补助,从生活到学习均由学校负责。

  免费,但不为学生贴贫困标签

  长河中学901班的班主任陆志萍告诉记者,今年9月长河中学刚刚作为贫困户寄宿生制试点学校时,由于没有经验,刚开学为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时采取的是公开方式,没想到第二天一位贫困生年迈的奶奶便来到学校,要求学校别把孩子当贫困生看。经历这件事后,学校汲取教训变“发”为“奖”,让每个贫困生通过展现自己特长的方式来争取到这笔补助,最大限度避免受助学生的身份信息被公开。

  “为了让贫困生顺利展现自己特长进而争取到补助,我们的教师付出了许多。”长河中学校长吴先军告诉记者,班级有贫困生的教师每天除去教学任务还有一项观察贫困生兴趣特长的任务。教师们将贫困生特长搜集反馈给学校后,再由学校根据孩子们的特长设立各种比赛。这样,维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有助于扶起孩子们争先争优的志气。

  关爱,注重扶正贫困学子心态

  “长河中学贫困户寄宿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他们中间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相对而言心理脆弱、胆怯怕事,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长河中学心理教师何春生说,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方式,即不刻意去找孩子谈话,取而代之的是随意与学生聊天、顺路家访、打电话或发微信等更为灵活的沟通方式,每次沟通只讲具体问题,并且一次只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孩子们的家人联系,教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班级里有9个贫困生的陆志萍认为,学校加强对贫困生心态的辅导和干预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班上的贫困生现在比刚进校时活泼多了,成绩也进步很多。”陆志萍说。

  创新,让贫困生接受更好教育

  “我们的教师平时会多关注贫困生,从学习习惯、方法、信心上入手,‘授之以渔’,保障他们成绩稳步提高。”吴先军说,虽然85名贫困生才到学校三个多月,但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厌学,学校因此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

  “在长河中学试水‘贫困户寄宿生制’教育扶贫,从目前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应该说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枞阳县教体局副局长王柏松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枞阳县教育扶贫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政策落实,教育扶贫多元化扶持与资助政策全覆盖,拓展教育扶贫范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1000元/生·年,小学住校生1000元/生·年,初中住校生1250元/生·年;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学籍在铜陵市的,每生每年分别予以相应额度的学杂费减免;目前,贫困学生减免或补助达1224万元,受益人数2.48万人次。一手抓机制创新,推出了“贫困户寄宿生制”教育扶贫方式,力图通过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的帮扶点亮贫困学子希望之光。王柏松表示,2018年他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注重扶贫同扶智相结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教育扶贫,让贫困生接受更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高春英)(来源:枞阳在线)

枞阳县监察委主办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浮山路2号 联系电话:0562-3228510
皖ICP备10008041号-2  技术支持: 安徽九强网络   浏览量:27421036 次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