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枞阳县五务公开监督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八面来风 工作交流 案件警示 网站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正文

新华社报道我县纪委扶贫工作

发布日期:2017-09-28 15:59:40     浏览量:1493

安徽贫困户发公开信:要自立自强勇摘“贫困帽”


新华社合肥9月24日电(记者水金辰 刘美子)“我们自己要奋力而为,不能光依靠政府,要用自己的双手实干、苦干。”

这句话出自于一封致全县贫困户的公开信。写信的是安徽枞阳县钱桥镇宣庄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吴兆信。在他看来,贫困户享有好政策是好事,但自立自强精神不可丢。他的信,引起多方关注。有网友说,期待有更多贫困户像吴兆信这样,多一些自立精神,争取早日脱贫。

“自立自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想起这一年多来,在党的扶贫政策和各方面的关怀帮助下,过上了好日子,我深受感动,写这封信就想和大家谈谈我的感受。”吴兆信说这是写信的缘由。

吴兆信今年60岁,说起话来精神头儿十足。交谈中,他那份对扶贫政策抱有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2015年12月,老吴查出了食道癌,虽然属于早期,但高昂的医疗费还是让这个家庭背负了太多。老吴在手术后向村里提交了贫困户的申请。“村干部对我们家情况也比较了解,核实了相关信息后,就给我建档立卡了。”老吴说,他享受了多项扶贫政策,包括社保兜底、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等。

“以前只知道有扶贫政策,但具体啥政策还真不清楚。现在自己真切地享受这些帮扶,我先前的心理负担减轻了不少。”老吴说,上回去枞阳县人民医院复检,因为省里对贫困户实行了“351”和“195”综合医疗保障政策,他只花了5.9元。

老吴的思想观念里,一直坚信“别人对你好,你要懂得感恩”。老吴说,一年夏天,中午很热,帮扶干部王成龙到他家里探望,带来了一些生活物品,“当时我就感动得说不出话”。自那时起,他深信:“全国都在推进脱贫工作,那么多的干部都在帮助我们贫困户;我们若不自立自强,于情于理都说过不去。”

“我从来没有丢掉上进的心”

17年前,送别了年迈的父母,老吴和妻子在本应追求平静和安定的不惑之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开始了“北漂”生活。夫妻俩白天打扫卫生,得闲时老吴修理自行车,每个月能赚4000块钱,吃住单位解决,还能存下点儿钱。“我在生活上并不追求太多,相反,我比较喜欢看新闻,觉着年龄大但思想不能掉队。”老吴说。

“我从来没有丢掉积极上进的心。”吴兆信说,初中毕业后,他仍然坚持自学,在北京每天关注新闻。患病后,他和妻子回到安徽老家。在村民茶余饭后的闲谈中,“今儿,某某又给我们家送了东西”“低保到账了,又是慰问金”……这样的话,让吴兆信听出了一些别样的东西:优厚的扶贫政策,让少数贫困户少了进取心。

对此深有感触的老吴,写下《致广大贫困户朋友的一封信》,并在结尾呼唤:“朋友们!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努力奋进,鼓起勇气,不拖后腿。一勤天下无难事,节约持家有大成。”

以后怎么干老吴有规划

老吴将这封倡议贫困户自强脱贫的信,送到枞阳县纪委驻村工作队。他在信中写道:“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实现‘输血与造血’并举、‘增志和增收’同向发展、‘民心和党心’同轨前进,全力保障小康路上不让一名困难群众掉队。”

老吴所在的宣庄村是铜陵市和枞阳县两级纪委的扶贫联系点。全村有142户贫困户,包括老吴在内的79户贫困户,计划今年全部脱贫。

工作队副队长钱枞说,当时看到这封信有些意外,老吴的思想境界令人敬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等、靠、要”的思维观念在一些地方有苗头。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如四川省广元市朝阳乡政府、湖南省新化县政府、陕西省眉县扶贫开发办等,都曾发布过“致贫困户的信”,表达了“贫困户要避免思想贫困、应自强自立”的期望。一位不愿具名的基层扶贫干部表示,“等、靠、要”在农村确实存在,但只是少数。

以后怎么干,吴兆信有自己的规划。今年,村里成立了黄牛养殖合作社,有10户贫困户通过4万元小额贷款带资入股,他家也托管了一头黄牛。下一步,他打算再承包村里的一口鱼塘,搞水产养殖,争取早日脱贫奔小康。

吴兆信相信,有党的好政策,再用自强之力,一定能摘下“贫困帽”。“扶贫必须扶志”,在脱贫的倡议书中,他写下了自强的注脚。

枞阳县监察委主办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浮山路2号 联系电话:0562-3228510
皖ICP备10008041号-2  技术支持: 安徽九强网络   浏览量:27410163 次 无障碍浏览